不良商家打“轻医美”幌子牟利:让消费者误以为不动刀的注射是生活美容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闻中心

█ 医美视界——因医美人而生,与医美人同行!




昨天,我们转载了南都推出的真假美容针系列调查报道一(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大量违规美容针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曝光了医美行业上游厂家乱象。事实上,除了上游生产批发问题美容针的厂家,下游大量无资质的美容“黑诊所”和“黑医师”非法为消费者提供注射类医美服务,同样是行业治理痛点。


南都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商家为了赚取利益,渲染“容貌焦虑”,打着“轻医美”的幌子,让消费者误以为只有“开刀子”的才叫医美,不动刀的注射是生活美容。(点击查看: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切不可混淆)而行业内,缺乏资质的医师甚至美容师经过简单培训后,上手操作医美项目,这种“非法行医”行为屡见不鲜。


近年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有效有力地遏制了一批非法医美机构,随着监管趋严,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行业洗牌已经是大势所趋。


行业治理存痛点

从业者缺乏资质却上手注射美容针


“整形医院一般分为三个科室,分别为无创、整形、皮肤科。无创科和整形科的医师都有相关资格证,但在皮肤科,操作医师无齐全证件的情况并不少见。”民营整形连锁医院工作人员美珠(化名)透露,“无齐全证件的操作医师大多是持有护士资格证的护士,或者之前在其他医美机构工作过。一些注射类医美项目操作相对简单,风险一般比较小。”


医美机构从业者王可(化名)称,她仅持有护士资格证,理论上大多数医美仪器都不能操作,只能从事准备性、辅助性的工作。但通过民营机构内部考核后,她可以上手给顾客打水光针、微针等。“从助理医师到执业医师,再到美容主诊医师,其间要花7到8年才能拿全相关证书。”


在消费终端,缺乏资质的医师甚至美容师经过简单培训后,上手操作医美项目,这种“非法行医”行为屡见不鲜。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医师需要“三证齐全”,包括《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主治医师卢金强提醒,市面上活动着不具备专业资质的美容“黑诊所”和“黑医师”,他们为消费者提供注射类医美服务,是医美违规的“重灾区”。


南都记者在采购批发平台1688上问询的轻医美产品商家,所售美容针剂产品合规性本就存疑,商家不会主动提及注射资质和风险。


记者提到注射风险时,一家1688龙头商家负责人称,“假设消费者注射后出现过敏的问题,这是个人体质原因。我们会建议美容院提前备好修复精华液等,如果注射合理,简单涂抹,就能很快恢复。”他表示,“拿货量大的”要考察客户是否“懂行”,再做进一步交易,“最好要有医师资格证”,证明专业度。


今年2月,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发布的《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指出,注射类项目如玻尿酸、肉毒素等,是医美消费者最钟爱、最想尝试的项目之一,占比31.22%。中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而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超过8万家,占全部医美机构总量超过85%。同时,约有14%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违规经营现象。


合规的医美机构必须持有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要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也就是说,普通美容院并无从事包括注射类在内医疗美容行为的资质。


德勤管理咨询与艾尔建美学联合发布《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总结,医美产业缺乏足够的专业医疗人员资源供给,完善规范的医美专业培训体系,市场和服务的合规状态有待整体提升。


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医疗美容培训活动的监管。医疗美容培训属于医疗技术培训,一般应当由专业院校、医疗机构组织对医学生、医疗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有别

消费者对“轻医美”认知模糊


医美市场近十年在中国快速发展,尚属新鲜事物,高度市场化、强营销导向令医美背后的医疗风险被消费者轻视。


“轻医美”通过非手术医学手段进行皮肤护理,属于非手术类医美微整形,迎合了市场对抗衰、嫩肤的需求。商家虚假、夸大宣传现象普遍,调动起消费者的“爱美之心”“容貌焦虑”。


“有部分消费者没有区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概念,导致认知盲区。他们认为只有开刀子的才叫医美,不动刀的都是生活美容。实际上,最常见的微针、水光针等,只要通过破皮手段侵入人体的,都属于医美范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分会副会长田亚华指出,很多非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认知盲区,制造行业乱象,要通过提高消费者意识来倒逼行业良性发展。


卢金强介绍,正规的医美机构在“进材料”时至少要求有三证,即医疗器械备案注册证、销售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需要层层把关,“医院设有设备科进行监督,经过设备科检验后的产品,才会到整形科、皮肤科。”他提醒,相关产品、机构和医师资质可以在药监局、卫健委、医师协会等网站上进行检索,辨别真伪。


以注射美容针“嗨体”为例,南都记者通过小红书平台了解到,许多“嗨体”消费者在购买项目前,并无验货意识,也不知道正品可以查验溯源,并拍照留存证据。当在医美机构问询“嗨体”项目时,对方并没有主动出示产品资质和相关医师执照。


田亚华指出,合法的医美机构并不意味着它使用的设备、器械、产品都合法,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他说,“更有甚者,消费者闭眼治疗时,机构会偷梁换柱,要注意保留证据,以免维权无果。”


医美“安全性”诉求趋于强烈

行业强监管大势所趋


2017年至2018年期间,原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部署了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2021年6月至12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工作任务包括打击非法医美、规范医美服务、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和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参与整治“黑医美”的官方部门数量在增加。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联合开展了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指导意见》提出,对发现涉嫌“无证无照”从事医疗美容活动的,按照《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予以处置。


官方信息显示,清理整治医疗美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是专项治理的重要任务,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查发布含有保证性承诺或治愈率内容、虚假夸大医疗美容服务及相关药械功效等广告违法行为,共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1759件,罚没2748.48万元。


田亚华表示,官方行动对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的打击力度趋严。但是,在医美展会上制假商家公开出现,以及代工厂依然普遍存在,这意味着违法成本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的医美市场规模仍在增长。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2000万,预计2023年规模将达到2354万人。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2023年1月,互联网舆情服务公司云创网讯发布的《2022年度轻医美消费者满意度报告》研究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小红书、新浪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多平台,轻医美行业相关数据共计61万条。


该报告显示,从月度变化趋势看,消费者对注射类项目整体满意度较低,除2022年2月、5月、9月、11月份超过50%,其余月份均低于50%。消费者对瘦脸针、瘦肩针、瘦腿针、除皱针等产品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担心产品安全性。


医美行业市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消费者需求大,市场主体分散,遏制丛生乱象,监管趋严,行业洗牌是大势所趋。根据《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监管部门对医美行业的执法力度在加大,行业主体面临的处罚成本提高。2018年至2021年,医美行政处罚案例数量从2205起增至5956起。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制图:咩君真探工作室

编辑:黄姝伦、陈杰生



延伸阅读


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
切不可混淆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

追求外在美及抗衰老的

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


但是选择变美的前提是安全

而选择正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保障


在接受服务前您一定要

认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

切不可混淆


医疗美容生活美容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达到美化改善人们的容貌、体形的目的。

《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

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的经营性行为。



二、机构资质不同

医疗美容机构:

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

生活美容机构:
须具取得营业执照,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具有与所经营的服务项目相



三、从业人员资格不同

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不具备上述规定的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二)具有二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

从事美容美发服务的美容师、美发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健康检查,持健康证明上岗。


当下非常受欢迎的热玛吉、超声刀等,这类抗衰类仪器属于医疗科技美容范畴(医疗器械类);另外如玻尿酸,肉毒素等针剂注射也属于医疗美容范畴,即使是正规的执业医生也不允许在生活美容机构进行操作治疗。
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盲目地到美容院解决自己的医学美容问题。个别美容院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违规介入医学美容,由于从业人员缺乏起码的医学知识,屡屡发生医疗事故,给求美者造成的不该发生的毁容事件。

这其中有美容院的问题,也有求美者自己认知的问题。所以,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监管自然是必要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的认识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消费提醒:
如果您有计划,或者已经在生活美容机构购买并接受了医美美容服务,请慎重考虑,及时止损,一定到正规医疗美容机构接受诊疗服务。


本文来源:北京市场监管

中山市场监管

珠海市场监管




精彩回看

“轻医美”成为新风口,皮肤科医生扎堆忙充电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大量违规美容针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
又被重罚!知名医美机构涉广告违法被罚200万!
《小阴唇整形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金融与产业互动赋能,医美投资峰会在京举办
“中国(海南)医美产业之都高峰论坛暨博览会” 通知
又涉医美!国家14部门联合发文:树牢违法违规行为惩治高压线
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医疗美容等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抽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医美机构发微信被罚10万!错在哪?
医美“导购”严监管新规出台,咨询师如何才能大有可为?
医美“导购”属严监管范围,“咨询师”是否穷途末路?
医美“导购”新规出台,专业咨询师大有作为
化妆店竟敢做医美?机构、人员均被罚!
女子做美容花光家里百万拆迁款,母亲愁得吃不下饭,哭着问她“面膜为什么要这么多钱?”
《医疗美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详解》正式出版发行
第二十期全国激光美容与抗衰老新技术学习班7月6日-9日在北京举办
第六届IAIC成都国际医美产业大会暨“医美之都”高峰会议第一轮通知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医疗美容大会第一轮通知
产教融合赋能医美人才培养,校行企协作建功医美之都
大连医美质控会现场爆满!参会代表走道加座;大连市中心医院3D数字整形系统正式启用
胶原蛋白:"人源"和"非人源"有什么区别?
注射医美乱象起底!
玻尿酸打进血管险丧命!医美隐患和处理办法了解一下
“水分子”注射材料比奥美定腐蚀性更强!专家提醒:一定要谨慎!
认清“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切不可混淆


不良商家打“轻医美”幌子牟利:让消费者误以为不动刀的注射是生活美容

↓分享给朋友看看  好看请点这俩

原创文章,作者:医美视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4540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5月 17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3年 5月 17日 上午7: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