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日化资讯


INGREDIENT

当成分添加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进入科学时代

品牌一味打“高浓度”博眼球很快将不灵了

在法规监管底层逻辑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整个化妆品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提速前行。但新规落地实施的同时,也势必会给整个产业和消费者带来一些 “磨合期”

 

如本土护肤品牌“肌肤未来377面霜”中,作为主要宣称的“377”成分却被标在“其他微量成分”一栏,被小红书平台博主指出这属于“概念添加”,对其有效性提出质疑。微量添加是否等于无效添加?

01

“1%分界线”消失

更清晰的标签新规5月全面生效



伴随着“成分党”和“功效党”的崛起,标签成分一直是社交平台上讨论的热点。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正在全面推进化妆品标签管理法规变革。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实施《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公告 (2021 年第 77 号)(2021年5月31日发布)(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化妆品,产品标签必须符合《办法》的规定和要求。此前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化妆品,未按照《办法》规定进行标签标识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必须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的更新。(这意味着从2023年5月1日起,所有化妆品的标签都必须符合《办法》要求)。 

 

其中,该法规中有关化妆品成分标注的方式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办法》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当在销售包装可视面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原料标准中文名称,以‘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并按照各成分在产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化妆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过0.1%(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图片来源:易美国际平台


在此之前,GB 5296.3-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规定:“如果成分的加入量小于和等于1%时,可以在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按任意顺序排列成分名称”。

 

很显然,新旧法规对于化妆品成分的标注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图片来源:小红书

新规颁布前,小红书平台中就曾有不少博主专门发布“如何掌握1%分界线”的相关笔记,将国家明确规定添加量不允许超过1%的成分进行汇总,来大致估算产品中的成分含量。


这也从侧面说明,对于化妆品成分表,消费者期待获得更清晰认知的诉求。新《办法》则为大众展现了更为精准的化妆品成分的呈现方式,这意味着,日后消费者将会对成分表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知,不需要再通过其他“自创”方法进行反复推敲。



02

微量添加≠概念添加

泛滥的“浓度迷思”需科学校正



《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起效浓度”的各种汇总帖也在社交平台流传。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图片来源:小红书

据了解,除了将“微量成分”等同于“概念添加”的群体,小红书平台内也有一些博主与品牌为“微量”二字发声,表示要参照成分的量效关系,并汇总了部分成分的起效浓度。但综合对比来看,这些起效浓度的汇总,还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


美业课堂第30期|“1%分界线”消失,成分添加进入科学时代

图片来源:小红书

那么,成分添加和产品效果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首先,必须要确定的是,高浓度与产品功效间并无绝对关系。这已是美妆专业圈的共识。

 

想要深入探寻所谓“起效浓度”,还需要从其测试过程开始说起。

 

据了解,起效浓度通常指在特定模型中与合理对照组相比,能够带来显著功效差异的最低浓度。在成分开发实验中,研发人员通常都会对一定浓度梯度下的功效表现进行测定。

 

以美白成分377为例,此成分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功效。研发人员在做酪氨酸酶抑制测试过程中,会衡量IC50的数值(即在某一实验模型中,此成分对酪氨酸酶起到50%抑制率时的浓度。可以反向说明该成分的功效活性,IC50值越小,说明此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性越强)。在标准化操作下,不同成分在相同酪氨酸酶抑制测试得出的IC50数值可以进行客观的横向对比,从中选择活性高的成分,而活性越高意味着IC50值越低,即达到相同抑制水平所需的活性物浓度越低。潘志表示,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成分的IC50差距非常大。“通常当然会优先选择活性特别高,在很低浓度下就可以起效的成分。”

 

此外,起效浓度的数值与实验模型高度相关。也有资深护肤品开发总监指出,不同实验模型测试出的起效浓度有很大差别,即便是临床验证也存在局限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成分起效浓度的测试过程非常复杂,需要涉及和考量多种因素。




03

科学添加时代来临品牌

与消费者精准沟通任重道远



在科普营销风日盛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者确实也意识到,离开配方和工艺谈浓度、谈功效是一种误导,很容易陷入消费怪圈。从1.0“成分党”,到2.0“浓度党”,再到3.0的“科学添加时代”,消费者对于美妆护肤的认知在不断进阶,也对下一阶段品牌的内容输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实际调研中,也有消费者直言“很多时候专家的各种研究成果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不能够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反馈更能吸引自己。”

 

这意味着,一方面,品牌有必要为消费者提供简洁明了、具有权威性的实验结果,同时不断对消费者进行市场教育,引导其关注最有价值的数据,带动科学添加的集体认知形成;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自身甚至抱团式学习提升、去伪存真走向专业的过程中,其实也侧面推动整个美妆市场良币驱逐劣币,走向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办法》的推出与实施,不仅仅是从法规层面推动着化妆品行业的规范,更是从底层推动着消费者与品牌端的双向进步,共同形成一股正向合力,推动行业更健康和充满活力。




文章来源:未来迹

如您对本文文字、图片版权有疑问,

请联系后台,

我们会尽快删除,谢谢!


推荐阅读

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第49期|1/3的年轻人,在对脸做这件事

数据报告第48期|“男颜经济”引爆美护行业新增量


实体洞察

实体洞察第40期|品牌与渠道的博弈与共生

实体洞察第39期|重回线下,陈列要以动销为本!


展会动态

展会动态|上新了美博会!6月一起来ZÀO魔都美业新浪潮

展会动态|阔别一年,采购商还满意吗?我们现场调查了1165份数据


美业课堂

美业课堂第29期|跨界奢华酒店,高端美妆解锁营销新玩法?

美业课堂第28期|美妆品牌应该这样种草!


营销共振

营销共振第21期|当年轻人买走了6成高端护肤品

营销共振第20期|美妆科学传播:谁来传、传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美业1公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0469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13日 下午2:31
下一篇 2023年 4月 13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