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国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旗下零售美妆店丝芙兰(Sephora)宣布,将于5月11日起停止对中国台湾地区官方网站及APP的运营。
丝芙兰(Sephora)在声明中表示:“我们高度重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合作关系,并期待继续为促进双方的交流做出贡献”。该公司还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取消所有与中国台湾地区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授权。这一举措是为了防止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其他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0月,丝芙兰(Sephora)才以线上购物的形式登陆中国台湾市场。也就是说从进驻到退出,丝芙兰(Sephora)仅在中国台湾市场呆了一年半。
值得注意的是,美妆头条记者发现,这已经不是丝芙兰(Sephora)第一次“逃离”市场了。
为路威酩轩“得力干将”
根据路威酩轩(LVMH)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内,该集团销售额同比上涨17%至210亿欧元,有机收入实现17%的增长。
按部门划分,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迪奥(Dior)所在的时装皮具部门销售额同比上涨18%至107.28亿欧元;香水和美妆业务增长11%至21.15亿欧元;手表和珠宝业务增长11%至25.89亿欧元。
值得注意的是,化妆品零售品牌丝芙兰(Sephora)所在的精品零售部门表现最为强劲,销售额上涨30%至39.61亿欧元。
作为法国 LVMH路威酩轩集团精品零售单元的代表,丝芙兰(Sephora)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这也不是丝芙兰(Sephora)第一次取得好成绩了。
路威酩轩2022年年报也曾显示,丝芙兰(Sephora)是该集团营收仅次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第二大品牌。在2022年,丝芙兰营业额同比增长23%至79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57亿元),净利达2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13亿元),为路威酩轩集团营业额贡献了26%。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丝芙兰(Sephora)第一次开启“逃亡”之路。
2005年,丝芙兰(Sephora)就曾退出英国市场。不过2021年,丝芙兰(Sephora)以1.47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美妆零售电商平台FeelUnique。2022年,丝芙兰(Sephora)正式宣布重返英国市场的计划细节。今年3月份,丝芙兰(Sephora)在英国伦敦市西区的韦斯特菲尔德购物中心开设第一家英国实体门店,正式重回英国市场。
去年7月份,丝芙兰(Sephora)同意将其俄罗斯子公司的100%股权出售给当地的总经理,而这意味着前者将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据悉,2016年,丝芙兰(Sephora)通过收购当地美妆连锁品牌Ile de Beauté进入俄罗斯市场,在俄罗斯拥有88家门店并雇佣了1200名员工。
而除了相继退出英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市场,丝芙兰(Sephora)在韩国和日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2019年,丝芙兰(Sephora)在韩国首尔江南区地下一层购物中心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面积高达160平米。不过和高调开设门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丝芙兰(Sephora)在韩国市场的成绩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20年,丝芙兰(Sephora)在韩国市场营收仅为142亿韩元(约合0.745亿元人民币)。而同期,丝芙兰在中国市场营收高达93亿元人民币。2021年,丝芙兰(Sephora)在韩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24亿韩元(约合0.65亿元人民币),经营亏损则高达 142 亿韩元(约合0.74亿元人民币)。经过两年挣扎后,丝芙兰(Sephora)直接关掉了落地韩国的第二家明洞分店。
此外,丝芙兰(Sephora)还曾于1999 年在日本开设第一家门店,不过两年后就关闭了在日本的业务。
扩张之路“风生水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些市场出师不利或者业绩低迷正好相反的是,丝芙兰(Sephora)在中国市场却做得风生水起。
从2005年4月在上海开启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店后,丝芙兰(Sephora)就一直深耕中国市场,依靠强大的产品矩阵和重视消费体验的品质服务,持续领跑高端美妆零售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时,丝芙兰以每个月1家店的速度在全国主要城市跑马圈地。得益于在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商圈“攻城略地”,丝芙兰(Sephora)在2010年更是实现了100家店的目标。虽然后来电商渠道逐渐崛起,丝芙兰(Sephora)依然保持了稳步扩张的节奏。
即使是在疫情严重的2021年,丝芙兰(Sephora)仍旧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增加门店44家,是自入华15年来年均增速的2倍左右(年均20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6月,丝芙兰中国已经在88个城市开出318家线下门店,进驻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等相对比较偏远的城市。
敢在疫情期间高歌猛进的丝芙兰(Sephora),自然有自己的小算盘。财报显示,丝芙兰中国在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92.64亿元与108.77亿元;利润分别是4.32亿元与4.31亿元。相比较于其它传统零售商,丝芙兰在疫情期间的表现明显较为乐观,而在疫情期间“跑马圈地”,不失为一种扩张的好办法。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和电商崛起,传统零售业面临重大打击,莎莎国际、卓悦、屈臣氏等传统美妆零售商的日子普遍煎熬。
前不久,卓悦发布年报表示,2022年营收1.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3亿元),同比减少70.39%。从2016开始,卓悦连续6年亏损总额近10亿港元,门店数从47家降至10家,去年6月更是在港交所停牌。

去年11月,莎莎国际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及由2022年10月1日至11月10日之营运最新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莎莎国际营业额为15.5亿港元,同比减少2.9%。中国内地营业额为1.2亿元,同比下降13.1%。
屈臣氏全球店铺数也从2021年的16398家减少至2022年的16142家。其中,中国地区门店数由2021年的4179家减少至2022年的3836家,关店数达343家。
就连乘风而起的新兴美妆集合店也纷纷陷入关店潮。2022年4月前后,HAYDON黑洞曾陆续关闭旗下四家门店;7月,THE COLORIST调色师被爆关闭北京区域的大部分门店;8月,好物集合店番茄口袋相继关掉合生汇、三里屯门店,目前在北京仅剩3家门店……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2年共计1079家美妆集合店停止经营,3月份数量最多。分区域来看,广东省美妆集合店被注销或吊销的最多,共有130家。
不过在线下渠道复杂以及对手环伺的当下,也有先行者们另起炉灶开启自救模式,通过调整货品结构、投资、收购、跨界等行为寻找“钱”途。
百强化妆品连锁蒜苗总经理陆永峰曾指出,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去拓展门店业务,抓住时代变化的每个节点,要敢于直面市场现状,辩证地看待当下整个市场环境,不能盲目自信,也不用过于悲观。
总体而言,线下渠道虽然生存不易厮杀惨烈,但并没有完全凉透。毕竟在内卷愈发白热化的赛道中有玩家被迫淘汰出局,但也有玩家在已成红海的赛道中脱颖而出。所以对于丝芙兰(Sephora)而言,未来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美妆头条新闻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