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中国市场成为了化妆品巨头业绩保持增长的助推器。


记者 | 梁玲

《美妆头条 》新媒体


12月15日,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在上海正式揭幕。研发中心聚焦中国消费者,迅速响应市场,紧跟潮流,顺应本土需求,在护肤、彩妆、香氛及护发等多个领域构思、评估、配方并开发新品。

据了解,雅诗兰黛研发中心在2005年成立,在2011年升级为集团亚太研发中心,如今再次升级为雅诗兰黛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家集研究、构思、洞察、临床、感官以及性能评估、配方、包装和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表示,“我们将通过这个一流的研发中心,强化与中国消费者的联系。以创新为驱动,兼顾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01

设立研发中心

加速中国市场渗透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连续多年来高速增长,中国市场也成为了化妆品巨头业绩保持增长的助推器。因此,为了更好地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本土化、定制化服务,中国也逐渐变成外资品牌的研发“大本营”。

除了雅诗兰黛外,11月15日,资生堂在集团150周年中国发布会上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持续投资在中国打造其全球第二大研发创新中心。此外资生堂还成立了资悦基金,今年8月,该基金领投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其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项目“菲波娜”(fibona)在中国推出,重点关注“医疗美容”技术。

另一边的欧莱雅中国,则是建立了首个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与中国院士团队共建的“院士工作站”;汉高也曾透露正在上海建设其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预计在2024年完工,建成后将用于服务汉高集团在中国的所有业务;拜尔斯道夫也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二大创新研究中心;此外,联合利华、宝洁、花王等都已经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并且在近两年仍在持续加大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由中国研发中心开发的产品也正在走向市场,开始真正赋能中国消费者

例如,全球首支可以修复牙釉质的牙膏,这款产品的核心“黑科技”——生物再矿化技术,NR-5TM,诞生于上海联合利华全球研发中心;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欧莱雅此前新推出的玻色因PRO,便是结合了法国研发经验与中国研发中心对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合力打造的适合中国消费者皮肤特点和抗老需求的创新型产品。例如,“欧莱雅20霜”、“第二代巴黎欧莱雅紫熨斗全脸淡纹眼霜”就是添加了玻色因PRO。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可见,面对中国市场这一块“大蛋糕”,外资企业已然在不断加码输出。然而,从中国本土品牌来看,却缺乏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化妆品巨头抗争的高端品牌。好在,这一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


02

重心转变

本土品牌开始“卷研发”


这从下面这一组数据也可窥见一二。公开财报显示,在2022年的1-9月,在本土上市的美妆企业中,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的研发投入整体增长了84.66%,是投入增长比例最高的企业,其中,2022前三季度,贝泰妮累计研发投入1.26亿元。其次是珀莱雅,1-9月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1.87%,2022上半年珀莱雅研发费用投入6107万元。

在形势严峻的竞争格局之中,本土美妆企以往一直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伴随市场规模逐步扩张,强大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也需要强大的科研能力。

目前,国内不少美妆企业也在开始积极部署研发体系。近两年,华熙生物在原有的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核心技术平台上,又分别组建了分析检测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应用机理研发平台,体系化地构建了六大研发平台;福瑞达在科研环境上更是不计成本地投入,现在已有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十二个省级科研平台。

上美集团更是早将研发中心“卷”到了海外。2016年,上美在日本成立神户科研中心,成为国内首个自建海外研发中心的化妆品公司。

而企业不断布局研发体系也是因为化妆品行业进入到了“功效时代”。近年来“无功效,不护肤”声音越来越大,也在“倒逼”企业更加重视科研,从技术源头,即原料、配方,就开始加码投入,甚至成为了众多本土企业突围的“关键点”。

秉承“以花养妆”品牌理念的花西子就在产品中应用多种中国特色植物,今年三月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亿元,在产品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领域展开布局,构筑一套东方美妆研发体系。

薇诺娜其自品牌诞生起,就瞄准云南特色植物,从马齿苋、青刺果等高原植物中提取核心成分,在敏感肌护肤品赛道实现了突围。今年8月贝泰妮也发布公告称,为聚焦云南特色植物产业,不断深入研究开发功效性产品,公司拟于昆明斥资1亿元设子公司开展试验技术研究等相关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也开始对品牌赋能,例如,华熙生物作为国内率先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企业之一,其透明质酸生产规模和产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下,已衍生出“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等多个品牌系列。

有业内人士向美妆头条记者谈起其对护肤品销售情况的观察时表示,“现在市面上卖得好、回头率高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功效性的产品,例如珀莱雅的红宝石和双抗精华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而这背后必然离不开企业对研发的重视。”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天然(广州)新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CEO、广东药科大学博士祝宝福接受美妆头条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本土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国内的很多大品牌在创新投入上慢慢起来了,我们作为原料企业亦然。“现在的消费者获取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以往很神秘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知道哪些成分可以真正的起功效。我们接下来也会把通过研发,从源头上解决化妆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功效性。”

03

加入研发“大本营”

中小企业需换“打法”


疫情三年,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加持更加显著。美妆头条记者近期在参加某场行业活动时,众多业内资深人士纷纷强调了研发在疫情之下的重要性。

其中,某日化企业董事长表示,一些好的品牌在今年有着不错的增长,但也有品牌不盈利,归根到底还是得看有没有“回头客”。“从我观察来看,一些新锐品牌使用一贯的‘流量打法’在今年表现不佳,反而重视研究的品牌反而越做越大,所以未来无论是品牌、工厂还是原料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研究开发上。”

近几年来,国货潮崛起,众多快速崛起的本土新锐品牌,快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这其中靠营销火起来的品牌不计胜数,而营销给品牌带来的或许只是短暂一眼即能看到尽头的红利。无论何时,技术为王的时代都不会被轻易改变,只有持续的投入研发才能为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但是纵观整个美妆行业,大多中小企业或是新锐品牌在研发投入上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但可持续的发展又脱离不开“研发”二字。对此,祝宝福博士表示,对于一个刚成立的中小公司而言,一上来就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跟高校或研究所寻求合作,因为专家教授也欠缺研究结果在市场上的应用,因此可以两方联合将基础研究走进市场和市场缺技术研究的问题解决。”

此外,祝宝福博士还坦言道,“现在整个中国美妆行业非常卷,在技术上的投入更多企业是为了降本,在真正的技术端的研究还需加强。”

虽然中国化妆品行业技术创新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欣喜的是,整个本土美妆产业都已踏上征程,起步虽晚,但速度并不慢。

编辑 | 黄友枝

监制 | 陈山花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 关注我们 ▼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美妆巨头再度加码研发,本土品牌怎么“卷”?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妆头条新闻官网

原创文章,作者:i美妆头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9663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下午7:45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8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