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报》记者 李硕
4月27日,联合利华公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联合利华营收1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27亿元),同比增长7%,基础销售额增长了10.5%。
据《化妆品报》统计,“10.5%”也是联合利华近十年来Q1基础销售额的最高增幅。2014年以来,联合利华仅三年Q1基础销售额同比增幅超5%,分别是2021年的5.7%、2022年的7.3%,以及今年的10.5%。
报告期内,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的基础销售额、销量、产品均价都实现低个位数增长。中国市场所属的“Asia Pacific Africa”地区占联合利华全球总营收的46%,高于美洲的36%和欧洲的18%,成为份额占比最高的大区。
财报中,联合利华CEO Alan Jope将今年的良好开局归功于新运营模式,即组织架构优化。“我们的新运营模式正推动资源有效分配,并正在开启一种“更大胆、更快速制定决策并严格执行”的文化。” Alan Jope在财报中表示。
去年,联合利华完成部门重组,将原有的美容与个护、家庭护理、食品与茶点三个业务部门,调整为美妆与健康、个人护理、家庭护理、营养品、冰淇淋五大业务集团。重组后,每一个业务集团都将设立专门的生产、运营、品牌建设和渠道发展战略,以便各个品类发挥领域优势。
报告期内,除营养品部门外,联合利华其余四部门均实现了5%以上的营收增长,其中以美妆与健康部门增速最高。
一季度,美妆与健康部门营收为3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增长13.3%;个人护理部门营收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增长12.6%;家庭护理部门营收3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3亿元),增长8.6%;营养品部门营收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下滑4.4%;冰淇淋部门营收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增长8%。
据《化妆品报》统计,去年,联合利华美容个护领域的销售体量达1912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欧莱雅集团。
今年一季度,联合利华美妆与健康部门品牌包括凡士林、旁氏、AHC、Hourglass、德美乐嘉、清扬、多芬等。一季度,该部门产品均价上涨了6.5%,销量上涨了2.6%。
分品类看,以清扬为代表的护发产品在全球所有地区都实现了增长。来自欧特欧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近一年,清扬、多芬的洗护发产品在中国电商零售额分别增长2.56%和0.77%。
此外,基于产品创新,凡士林和旁氏两品牌同样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在东南亚、南亚市场拉动下,核心护肤产品同样在全球实现了增长,但部分增幅被AHC在北亚地区的销售额双位数下滑抵消。
AHC的业绩下滑同品牌转型有关。今年初,AHC将品牌定位转为“瓶装轻医美”,并在中国市场上市了B5 Pro系列和三抗系列新品,分别瞄准敏感护理和抗初老需求。
今年1月底,联合利华官宣司马翰(Hein Schumacher)将于今年7月1日接替艾伦·乔普成为下任首席执行官。
司马翰此前的工作经历与中国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为食品制造商亨氏效力期间,司马翰曾常驻中国市场四年,主导了亚太市场的转型;2018年成为乳品公司菲仕兰全球CEO后,司马翰拍板了菲仕兰多个在华重大决策出台,包括但不限于“收购其与辉山乳业合资公司的全数中方股权”“加大中国投资,扩大在华销售产品品类”等。
2022在,联合利华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出现了下滑,即将挂帅的“中国通”司马翰能否改变这一局面备受行业关注。
在这之前,为了更好地发展美妆品类,联合利华已计划在中国市场建立针对美妆的专门渠道体系,除商超和电商等“标配”渠道以外,也会向OTC和美妆渠道拓展,定制适合美妆店等渠道购买者习惯的产品和活动机制,并交由专门团队负责管理。
具体动作上,今年3月,联合利华同江西美妆代理商南昌兆琪商贸完成签约,由兆琪引入联合利华专为CS渠道定制的中高端洗护品牌露黛芙,扩张线下市场。
4月,AHC首次登陆国内院线,围绕B5 PRO系列、三抗系列共创两套院线级皮肤管理疗法在水仙之美位于北京的五家门店上线。
继官宣白鹿为品牌代言人后,今年4月,彩妆品牌Hourglass全国首家专卖店入驻上海来福士广场。

-
李佳琦 “隐退”,超级主播落幕
-
中国化妆品离“10亿美元”超级品牌近了
-
欧莱雅、宝洁先后栽跟头,这一赛道是陷阱吗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