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复苏了吗?

美业复苏了吗?
美业复苏了吗?

美业复苏了吗?


冰火两重天


参加展会、拜访客户、约见合作伙伴……刚刚过去的一季度,美业人步履匆匆,抢订单,拓市场,蛰伏三年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春天破土,发芽。


今年的美妆市场,究竟是“春暖花开”还是“乍暖还寒”,每个美业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企业热火朝天赶工忙,有的却“跌”声一片。


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也透出一股“凉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只有0.7%,低于市场预期。而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新增贷款3.89万亿元,M2同比上涨12.7%,持续在高位运行。M2和CPI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呈现通缩之势,说明居民消费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激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两年确实伤筋动骨了,老百姓是真的买不动了。”有业内人士感慨,“但愿四月是繁花似锦的季节。”


01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工厂:

有的下滑8%,有的订单翻三倍


“春江水暖鸭先知。”美业是否复苏回暖,上游工厂最先感触到,并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广州某化妆品包材企业老板坦言,一季度许多品牌还在消化去年的库存,“品牌同比增长很正常,但是还没有下新订单,导致上游生意不好。”而其公司“第一季度同比下滑了8%”。


“再不来订单,工厂就要开不了工了。”广州花都某包材商表示,今年2月份整体情况比去年还差,几乎没有新订单。


“一季度未达预期,亏了。”上海康美副总经理王淀华也透露,“去年客户因为担心疫情,所以备货有点猛,今年一季度还有部分存货需要消耗。”对于目前这种等米下锅的状态,他直言,“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品牌方也佐证了这一点。冰泉品牌创始人陈英奇告诉化妆品观察,一季度品牌主要在销售库存,由于今年春节放假较早,即便有新订单也提前在去年12月提交了,“很少会在一季度下订单”。


美业复苏了吗?

图源摄图网


不过,也有部分工厂赶工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订单爆了,同比去年一季度三倍增长。”广东某包材企业负责人透露,不少同行一季度数据比较好看。珠海某ODM企业负责人亦告诉化妆品观察,去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双位数下滑,“今年一季度数据很可观,增长了。”


面对漫天雪花般飞来的订单,他们在欣喜之余,也面临新的烦恼,“突然新增这么多订单,人手不足,产能能否跟上、能否按时交付等,对企业都是挑战。”而很多品牌希望出品周期短些,但如果产能跟不上或者品质得不到保证,“最终还是会失去一些客户”。


“订单多不多关键还在于客户结构。”某业内资深人士举例,如果工厂的几大客户以电商白牌为主,前期增长较猛,如今监管趋严之下增速自然放缓了;反过来,如果工厂的几大客户均为头部品牌且以护肤品类为主,那么疫情放开后,也就不愁订单了。


02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品牌:

恢复增长,但“光见热闹不见效益”


随着2月以来防疫政策优化,叠加“3·8大促”,一季度不少美妆品牌表现突出。


据珀莱雅披露的财务数据,三八大促期间,公司各品牌销售取得较快增长,主品牌珀莱雅GMV天猫美妆排名第一, 1-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约7.9亿元,同比增长约25%,净利润 约0.8 亿元,同比增长约33%。


美业复苏了吗?

截自珀莱雅发布的公告


“我们一季度超额完成目标,获得比较大的增幅。”程英奇透露,公司正迈入第四年,经过前期积累厚积薄发,恰逢疫情放开,再加上春节、3·8大促的助推,销量获得短期井喷,业绩自然表现亮眼。


 “一季度业绩达到预期,线下业务同比增长30%左右,兴趣电商业务同比增长了近3倍。”在花皙蔻创始人龚天贵看来,不少品牌一季度获得同比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疫情放开,代理商和店家信心提振更有意愿囤货,品牌出货量自然水涨船高;二是行业内卷加剧,为了夺回失去的三年,各大品牌在一季度均大幅增加了投入,也就迎来了短期业绩反弹。


但也有品牌方表示,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很低,所以今年一季度品牌业绩同比增长很正常,但净利润并不可观,“光见热闹不见效益。”


从数据来看,行业也并未恢复高增长态势。国联证券在研报中援引魔镜市场情报的数据显示,1-2月淘系总GMV同比下滑了18.9%,其中护肤品类GMV同比下滑16.9%,彩妆品类GMV同比下滑23%,整个一季度,美妆行业整体业绩表现疲软,行业整体或实现个位数增长。 


美业复苏了吗?

截自国联证券研报


​即便是开年首个大促3·8女神节,美妆消费整体表现仍然欠佳。NINT任拓数据显示,从各大美妆品牌天猫旗舰店销售额来看,仅有珀莱雅、优时颜、自然堂、欧莱雅、娇诗韵等约2成品牌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余大多为负增长,部分国际大牌甚至业绩几近“腰斩”,如雅诗兰黛、海蓝之谜、资生堂分别下滑了48%、47%、63%。


03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线下:

有的未达预期,有的增长30%


今年以来,市场对线下渠道复苏的预期强烈。如今来看,线下消费确实在复苏,不过整体并未出现大的反弹。


泊伊美汇CEO、联合创始人李恒表示,线下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反弹,“1、2月份还可以,3月份3·8大促后就很一般了。”就其了解到的情况,不少同行一季度销售情况都表现平淡,未见惊喜。


“一季度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他同行也没有特别大的增长。”某化妆品连锁店负责人亦直言,一月是营收谷底,二月由于疫情放开反弹上涨,三月份又回归常态,“3·8节没有往年理想,同比没有实现增长,也没有达到预期。”


美业复苏了吗?

图源摄图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春天,关店潮仍在不断上演。年初,创立已32年的美妆连锁巨头卓悦因债务问题被清盘。而小红上,关于美妆零售门店关闭的消息也还是铺天盖地。另据公开报道,颖通孵化的香水集合店品牌颜气圈,线下4家门店已关闭了3家,目前仅剩上海中庚漫游城门店。


不过,主打年轻人线下消费社交空间的KK集团,业绩却很可观。据KK集团官方订阅号公布的数据,旗下品牌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一季度均获得双位数增长,其中,THE COLORIST调色师第一季度GMV同比增长超30%。


04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618或迎来拐点


监管趋严、行业内卷,一直是压在企业头上的一座山,而疫情影响导致终端消费疲软,更是反过来影响着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无论一季度业绩表现是否达预期,“产品卖不动”已成为行业共识。


龚天贵分析,虽然线下短期业绩有反弹,但主要是在流通环节,终端零售实际依然充满挑战,消费信心指数依然不足,受限于经济环境以及外部的不确定性,消费者购买能力短期内依然不会大幅提升,“存量市场竞争依然是个零和游戏”。


而从去年延续至今的失业潮,更是让大家捂紧了钱袋子。


据化妆品观察此前报道,企查查显示,2022年登记状态为“注销”的化妆品相关企业有19.2万家。而近3个月内,又新增近200家企业“注销”或“吊销”。


李恒透露,疫情三年许多中小型企业直接倒闭,不少人员失业,年后也才开始重新找工作,“能有消费力差不多到下半年”。


广州李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道扬亦表示,许多工厂反馈,今年工人非常好招,“说明失业的人多了”,国内国际环境不好,消费市场恢复一般,“没有收入,就不敢消费,而化妆品又非刚需产品,估计要到下半年才会真正复苏”。


美业复苏了吗?

图源摄图网


知萌咨询机构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冲动型消费、超前型消费让位于理智型消费,后者占比近64.6%,消费者将会理性衡量消费抉择,优先购买刚需产品。


即便公司订单激增,上述广东某包材企业负责人亦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反应有些过了”。在他看来,突然一下子那么多订单,可能过几个月就冷下来,“市场盘子就那么大,疫情后消费者也趋于理性,到底需不需要那么多产品也是个问号,过热的话有品牌起来,也会有一波品牌掉下去。”


“短期反弹,仍存在不确定性,618之后应该就会逐渐趋于理性,那个时候才能真正看出来是否复苏回暖。”他如是表示。


“次高点在618,高点在双11。”王淀华预估全年业绩将呈曲线上升态势,而他的全年规划也调整成——一季度亏,二季度弥补一季度亏损,三季度平,四季度赚钱。据其透露,公司电商客户占比较大,“来年吃肉还是喝汤,全靠四季度。”


不过,在和麦贺达集团副总裁田黎明看来,二季度同比、环比均会出现小幅增长,但两个指标都不会特别高,“今年618,可能会跟3·8一样,归于日常,今年大促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下降”。他指出,如果对疫情放开后有过高的预期,并不切合实际,“今年要观望一年”。

05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修炼内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023年疫情后,中国势必也将迎来新钻石十年。”在第三届中国化妆品年会上,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江南春如是表示。 


新钻石十年的发令枪已然响起,当口罩不再是借口,企业又该如何增长进击?


在江南春看来,新经济周期许多企业仍面临人口红利消失、流量成本高企、线下流量腰斩、传统电商红利不再、兴趣电商很难盈利等五大挑战,“寒冬正在过去,但水大鱼大,被动增长的时代结束了,存量博弈的市场中唯有高质量强品牌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保障。”


无独有偶,陈英奇则强调,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渐趋向好,但消费模式已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表现为集中消费、就近消费、理性消费,“大家购物没那么冲动了,更讲究产品的技术含量、功效和时效性”。


“这就要求企业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消费模式的发展。”他进一步补充道,企业要聚焦于品牌价值的塑造,聚焦于产品技术功效和科技含量的提升,“以往侧重于激发消费者兴趣,如今更在于沉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


美业复苏了吗?

图源摄图网


龚天贵亦直言,虽然防疫政策放开,但2023年市场依然充满挑战,“大家不要盲目乐观,依然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此,他提出4点建议:一是要重视现金流,至少保证运营现金流为正;二是要重视利润,消费赛道考验的是长期的综合运营能力,不要想着用利润换增长;三是品牌需要持续打造自己的差异化,构建核心定位的差异化和核心技术的差异化,走出同质化和内卷的泥潭;四是持续推进心智渗透和渠道渗透,有一些渠道渗透的机会比如视频号可以关注。


“今后想躺赢已不可能,市场三个月一个变化,一年时间足以拉开差距。”田黎明认为,今年各种预期都要放低,不能盲目于“做了结果就一定会好”,边压缩边发展,即压掉亏损的、发展有利润的、淘汰末尾的。


在逐渐回暖的环境中没能增长,不能再怪“寒气”,“面对仍不确定的增长,要赶紧行动起来,修炼内功。”上述某品牌负责人如是表示。



相关阅读

1

国妆要“翻天”:市占率将超75%

2

直播电商巨变:李佳琦也卖不动了?

3

线上蜜月期结束了!

广告分界线


美业复苏了吗?


更多精彩内容

☞品牌创新欧莱雅 | 雅诗兰黛 | 宝洁 | 资生堂 | 强生 | 珀莱雅 | 华熙生物 | 薇诺娜 | 福瑞达 | 上海家化 | 上美 | 丸美 | 巨子生物 | 水羊股份 | 伽蓝 | 百雀羚  | 欧诗漫 | 卡姿兰 | 环亚 | 养生堂 | 花西子 | 完美日记 | 橘朵 | HBN | 谷雨 | 独特艾琳 | 优时颜

☞电商大潮天猫 | 淘系 | 抖音 | 快手 | 小红书 | 京东 | 美团 | 直播电商 | 丽人丽妆 | 壹网壹创 | 悠可 | 若羽臣 

☞红人时代美腕 | 谦寻 | 天下秀 | 无忧传媒 | 如涵文化 | 遥望科技 | 缇苏文化 | 宸帆 | 大禹网络 | 仙梓文化 | 二咖传媒 | 华星酷娱 | 五月美妆 |李佳琦 | 薇娅 | 张沫凡 | 张大奕

☞零售进化丝芙兰 | 屈臣氏 | 调色师 |  妍丽 | 话梅 | 喜燃 | 东点西点 | 苏宁极物 | 玛莉娜 | 三福 | 娇兰佳人 | 唐三彩 | 金甲虫 | 美林美妆 | 洛阳色彩 | 泊伊美汇 | 惠之琳 | 恒美 WOW COLOUR

☞原料创新巴斯夫 | 帝斯曼 | 德之馨 | 奇华顿 | 法国纳图 | 天赐材料 | 芬美意 | IFF | 铭康 | 科思股份 | 丽臣实业 | 赞宇科技 | 亚香股份 | 华业香料 | 新瀚新材 | 金三江 | 中科欣杨 | 爱美客 | 胶原蛋白 | 玻尿酸 | 烟酰胺 | 水杨酸 | A醇 | NMN | 积雪草 | 光果甘草 | 熊果苷 | 茶叶提取 | 阿魏酸  | 蓝铜肽 

☞研发生产科丝美诗 | 诺斯贝尔 | 莹特丽 | 贝豪 | 上海臻臣 | 伟博海泰 | 太和生技 | 莱博药妆 | 美中生物 | 中通生化 | 乐美达 | 雅妍 | 芭薇  | 利妍 | 彭氏 | 可尚生物 | 伊斯佳 | 通产丽星 | 英硕集团 | 柏星龙 | 锦盛新材 | 中荣印刷 | 嘉亨家化

☞趋势洞察投融资 | IPO | 监管 | 营销 | 护肤 | 彩妆 | 洗护 | 香氛 | CiE美妆创新展 | 中国化妆品大会 | 中国化妆品年会 | 走出少年 | 进口品

☞产业人物钟睒睒 | 崔京 | 赵燕 | 郭振宇 | 方玉友 | 陈冰 | 孙怀庆 | 吕义雄 | 潘秋生 | 郑春颖 | 唐锡隆 | 毛戈平 | 解勇 | 范展华 | 沈伟良


美业复苏了吗?

点这里,上品观APP了解更多资讯

原创文章,作者:化妆品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ye.net/20661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14日 下午8:00
下一篇 2023年 4月 14日 下午9: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